7月28日是中国体坛的黑暗之日,在这一天,无论是拳击,篮球还是游泳,中国军团纷纷折戟,其中尤以邹市明输给木村翔一战最让人感到失望,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邹市明于职业拳击的擂台上倒下后,我们其实应该从他的失败中学到什么?不是当睁眼瞎,自以为是、炒作民族情绪,无聊地煽动什么民族主义,而是要从他的失败中了解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从而取得进步。
二 邹市明为何会败?
虽然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们都希望自己人中出现伟大的拳手,但是不得不说,邹市明在世界职业拳击界,并不是那个THE ONE。因为他从一开始的选材上,就不适合职业拳击。
大部分不懂职业拳击的国人对邹市明的印象来自于奥运拳击,来自于国家出钱帮助他堆起来的名气。邹市明一开始就是一个更为偏向当时实行的业余规则、加敏捷的轻灵型拳手,他和他师傅张传良靠着对2013年6月改革前的奥运规则的深刻理解,培养出了为了能在奥运会上赢的专项技术。依靠灵活的走位,没有太多伤害性的出击偷袭,成就了一套特殊的技术体系,拿到了两届奥运冠军。
不过这种技术体系在国际业余拳击界也颇多争议,认为是投机取巧。但是不得不说,一直低水平的中国奥运拳击学习国外的那一套打不赢,而邹市明的这种战术在奥运规则下确实管用,能获得金牌,因此在中国的体制内得到了支持和推广。
获得奥运冠军是相当困难的,邹市明在业余拳击规则上取得的成就非常伟大,但是认为他的这种奥运技术也能够在职业拳击里包打天下,是对职业拳击无知的表现。
如果没有邹市明以前的经纪公司盛力世家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拳击推广公司TOP RANK的精心保护和安排,邹市明是戴不上金腰带的。这两家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很简单,邹市明有市场,扶植他能赚到钱。国人会买单,是以为邹市明能够4回合KO“鬼子”,从而迎合了那些不懂职业拳击的人的不健康幻想。
在拿到WBO世界头衔后,邹市明便认为他自己可以在职业拳击里闯出一片天地,随拒绝续约,离开盛力世家和TOP RANK单飞,自己创设公司推广自己。结果飞上青天,才知道这个没有保护的世界是多么残酷危险。
擂台的魅力在于,那上面的两个人的对抗是公平的。技术粗糙鄙陋的木村翔全场紧逼,势如疯虎一般追打邹市明。不把比赛结果交给裁判判定,没有KO就没有赢拳,是客场作战选手的铁律。木村全场不给邹市明退后的空间,不让邹市明获得喘息,他密集的出拳进攻彻底拖垮了邹市明的体能。邹市明前手的力量不足以将对手顶在外围,只能不断后退,后退,被压制得满场后退。
邹市明的训练水平从他第三回合就开始被对手逼迫得打晃便可看出端倪了,赛前邹市明进行了2个月的认真跑步么?他的体能储备到位了么?
比赛中,邹市明的双手在前5回合一直放在腰间,而没有拿起来贴住腮抱起拳架,他又拾起了自己当年的业余拳击技术体系。过去3年,罗奇等职业体系教练帮助他进行的防守改型白练了。
失却了公司的保护、没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加上自以为是地继续用帮助他获得奥运拳击冠军的技术,邹市明的落败其实在“双杰演唱会”开始前就注定了。
三 邹市明不能白输
邹市明不能白输。
作为中国拳击最具有影响力的拳手,邹市明耗尽了能量,像一枚烟火在天空中散尽了。他吸引了诸多人的眼球,做了中国职业拳击到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一次推广。
希望国人能够从邹市明的失败中,了解到职业拳击真实的一面,了解到职业拳击和奥运拳击的不同。
邹市明从职业拳击的角度来讲,甚至都很难进入112磅的世界前100位,想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KO了邹市明,最后拿到金牌的古巴选手巴特雷米。那重拳能够轰得邹市明趴下躲避的巴雷特米在职业拳击里不过才打到洲际拳王就泯然众人了。
在中国当下处于体育改革关键期,第二次睁开眼睛开始看世界,从体育大国开始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档口,我们也应该了解到个人的成功不只有一条道路,不仅仅是体育总局或者国家来管理的包办的。
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非要去参加奥运会,在职业赛场上,也可以像熊朝忠那样依靠民间的力量,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荣耀。
当下,中国还有一批真的在练职业拳击的拳手在成长起来,比如WBA的现役国际拳王徐灿就是一例。
邹市明也许是最后一代这样的拳手,他的成长时代特殊——是奥运拳击规则2013年6月改变前成长出来的;技术怪异——依靠这种技术拿到了奥运冠军;身份特殊——以奥运头衔在不懂职业拳击的国人这里获得了市场;助力强大——在运营公司的帮助下,拿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职业头衔。
就像笔者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所写的,当你明白邹市明与熊朝忠和杨连慧在抱架和出拳振臂的区别后,你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职业拳击。
希望中国不要再有第二个这样拿到世界头衔的人。我们还是通过邹市明的失败,真的睁开眼睛,看看世界是怎么回事吧。